您目前的位置:教学教研>校本研修>正文

精研细读新课标 专业素养再提升

来源:成都市温江区特殊教育学校 发表时间:2019-12-25 阅读次数:13869
 

 

近期,成都市温江区特殊教育学校生活数学组开展了本学期第四次《生活数学新课标》解读活动,全体教师参加了此次研读活动。

本次研读活动由赵文老师解读《生活数学新课标》“课程内容”部分中的“常见的量”这一内容。赵老师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解读:

一是“数前概念”。赵老师讲到:“数前概念”包含了大量理解与表达的内容,“数前概念”重点为:1、区分有无、多少、大小、长短;2、区分内外、上下、左右;3、区分轻重、宽窄、远近、快慢。赵老师分三个学段进行解读:第一学段(①感知物体的有无、多少、同样多,会区分;②感知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量的特点,会比较并排序;③感知物体的粗细、厚薄、轻重、宽窄等量的特点,会比较并排序);第二学段(感知物体速度的快慢,会区分物体的远近);第三学段(辅助手势的加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在教学活动中加入语训的分层练习)。

二是“常见的量”。赵老师讲到:所谓的量是指客观世界中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可以定性区别或者测定的属性,一般分为连续的量和不连续的量。连续的量又叫相关的量,表示物体属性的量。

赵文老师解读《生活数学新课标》

赵老师在分享过程中,注重联系培智课堂教学实际。例如,本学期赖明红老师执教的《粗细》,该学段的重点主要是:1、认识粗细;2、感知粗细;3、学生动手操作,会比较2种物体之间的粗细。赵老师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生活数学》新教材,特别强调:1、在比较两种物体粗细时要避免颜色不同而给学生带来的视觉混乱;2、在比较两种物体粗细时尽量要选择形状相同的物体,减少因形状不同而带来的干扰。

赵文老师分享并总结关于“量的比较”核心概念

又如在人民币教学的讲解中,赵老师则拿自己的孩子花钱举了例子,在活跃现场气氛的同时,也把教学策略深入浅出地分享给了与会教师。

赵老师还对“量的比较核心概念作了总结分享:1、确定并区分物体不同的属性是一个基本的前提;2、用正确的语言来识别和描述物体量的差异是量比较的基本要求;3、通过分解的、有序的、层层深入式的比较,体验量的相对性和传递性。

随后,生活数学组组长和丽娟老师对赵文老师的分享作了点评。生活数学教学中的“常见的量”是一个教学重点,更是教学难点,而赵老师则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策略为我们总结了一个个适用的教学方法,我们其他老师在正确讲解学科知识前提下,也可以借鉴赵老师的教学方法组织开展生活数学教学,找出最适合各自学生的好方法。

教师们聆听《生活数学新课标》解读

最后,徐秋玲副校长作了总结。徐副校长肯定了老师们的研讨成果,肯定了赵文老师将幼儿园教学经验和在培智课堂教学中所积累的经验带到了本次分享,并鼓励老师们结合《生活数学新课标》与自身的教学经验,做到:勤思考,多实践,常反思,不断提升培智学校生活数学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联系电话
028-60911001
联系邮箱
联系地址
温江区凤凰街288号
Copyright 2012-2019 成都市温江区特殊教育学校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