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网站首页-2018>校园新闻>正文

新课标 为特教注入新活力

来源:成都市温江区特殊教育学校 发表时间:2018-04-11 阅读次数:1363
           教育部于201612月颁布了《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盲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这是我国首次专门为残疾学生制定的一整套系统的学习标准,根据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成长规律研制开发了一批特色课程,也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特殊教育教学改革的顶层设计。三类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共涉及42门学科,其中盲校18门、聋校14门、培智学校10门。三类新标准的颁布对于进一步提升特殊教育质量、办好特殊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具有特殊意义。制定系统的学习标准,使得特殊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育评价更科学,更规范,更贴近特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对特殊学生、特殊教育来说是一个重大利好。为使新课标内容更快更好地有效落地,成都市温江区特殊教育学校在新学期连续3周组织教师们开展新课标《生活语文》学科解读培训,采用“通读+精读”的方式研读课标,讨论分享。

在“通读”新课标的过程中,教师们围绕每周一主题展开研讨。第一次新课标解读围绕“读新课标后想法和感悟”进行,教师们阐述了自己的心得和感悟,包括:生活语文以生活为中心;感知、体验、参与的学习方式非常重要;不仅仅是题材源于生活,内容还要螺旋上升;分科课程中的综合化设计;生活语文在生活实际中的功能性和应用性;同班分段教学的开展等等。经过第一次学习分享,教师们对新课标有了初步了解,开始结合新课标调整自己的课程教学。 

第二次新课标解读围绕“读新课标中的困惑”进行。在学习新课标的过程中,教师们心中都有很多疑问,如“要不要学古诗?”“怎么开展综合性、实践性活动?”“学不学拼音?”“如何有效开展识字与写字教学?”等等,诸多的疑问萦绕在教师们脑际。在此次研讨活动中,教师们依次上台提出自己的疑问,其余的教师们纷纷给出方法和建议,分享了自己的经验。现场研讨气氛非常热烈,大多数疑问得到了有效解决。  

第三次新课标解读(201843日)围绕“读新课标后观念上的不同”进行,跟未读新课标时相比,教师们的观念有了很多转变,她们均提到方向更明确了,新课标在学习目标、教学和评价等方面给予了方向性的指引,现在是有目标可依、有方法可寻。舒秀蓉老师提到了生活语文的课程性质,和普通小学语文的课程性质有所不同,生活语文课程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人文性和生活性的统一,在通读新课标后,她认为表达的需要就是生活的需要,生活性要在教学中处处体现。何秀萍老师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与在座教师分享了学习新课标的心得,她提到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基础与能力,弹性实施,要忠于新课标而不是照搬新课标,要结合学情实施。陈勇校长全程参与了第三次新课标解读,他分享到:生活语文课程应使培智学校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沟通交流,具有基本的适应生活的听、说、读、写能力。《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充分考虑了培智学校学生身心发展、语言学习能力、情感发展需求等特点,按照弹性阅读的思路,提出了阅读基本要求。培智学校的阅读内容突出了实用性,把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生活语文新课标首次提出了“非连续文本阅读”,学生要学会从非连续文本中获取日常生活所需的信息,提高学生捕捉信息、提取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存、生活能力。  

新课标解读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工作,在老师们的共同碰撞下,目前已经完成了新课标的“通读”,下一阶段即将开展新课标“精读”工作。在对新课标的学习解读过程中,教师们的教学观念受到碰撞,教学理论不断提升,教学手段不断更新。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新课标为特教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联系电话
028-60911001
联系邮箱
联系地址
温江区凤凰街288号
Copyright 2012-2019 成都市温江区特殊教育学校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