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0日下午4:10,在徐秋玲副校长的组织下,成都市温江区特殊教育学校开展了继《生活数学新课标》第一次解读后的延伸学习。陈勇校长以及生活数学组、生活语文组、综合组全体教师参加了此次学习活动。
此次学习活动,由徐秋玲副校长作了《数感——特殊儿童学好数学的核心概念》专题讲座。徐副校长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分享:数学核心概念、数感是什么以及数感相关教学具展示。首先,徐副校长讲到:数与运算是数学学习中最重要的部分,而“数感”概念的掌握关系到生活中是否能用好数学。普校数学教学有十大核心概念:数感、推理能力、空间观念、应用意识、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符号意识、模型思想、几何直观、创新意识。其中“数感”的建立在特殊教育教学中是一大难点。
徐秋玲副校长分享到:“数感”是什么?美国数学家托拜厄斯·丹齐克(Tobias Dantzig,1967)于1954年引入了“数感”这一术语,将之描述为:在个体没注意到的情况下,在一小堆物体中增加或者移除一个物体后,个体能够意识到这堆物体发生了变化的能力。英国数学家基斯·德夫林(Keith Devlin,2000)提炼了“数感”的定义,认为“数感”由两个重要部分组成:同时比较两组物体多少的能力和及时记住连续呈现的物体数量的能力。国内的数学课程标准中,将“数感”作为十个核心概念之一,并且给出了定义。“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解释。
“数感”有五个等级:
等级1:儿童尚未发展处超出他们天生数量概念的数感。他们不理解相对数量,不知道“少于”和“多于”或“较少”和“较多”的概念。
等级2:儿童开始获得数感。他们能够理解“很多”、“六”和“九”等术语,并开始理解“少于”和“多于”的概念。他们也能够理解较少的数量和较多的数量,但还没有基本的计算技能。
等级3:儿童能够理解“少于”和“多于”的概念。他们有了计算的概念,并可以使用手指或物体运用“从1开始数”的策略来解决问题。但当他们计算大于5的数字时就会出错,因为这需要使用两个手的手指。
等级4:儿童可以使用“加起来”和“求总和”的过程代替在前一等级上所用的“数出全部”的过程。他们理解了数字概念的实质,明白了并不一定要数到5才知道那5个东西的存在。如果他们能够准确地数数,那么在这个等级的儿童就能够解决任何数字问题。
等级5:儿童显示出用提取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已经能够进行加法并开始获得简单的减法的能力。
最后,徐副校长分享了许多相关教学具展示的图片,为我校生活数学对于数概念的教学提供了很多新方式。徐副校长还指出,为建立学生数概念,我们可以从教学具入手,小组共同制作教具,众人出力为我校生活数学学科教学创造更多样化、更具创造力的教学资源,为特殊孩子理解数概念做出更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