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赋能新课堂 青年逐梦展锋芒
温江特校第三届“向阳杯”青年教师赛课(2024-2025学年度下期)暨分组集体教研展示
四月芳菲,春意盎然。在数智化浪潮席卷下,AI 深度融入教育领域,为教学变革注入强大动力。成都市温江区特殊教育学校紧跟时代步伐,秉持“以赛促教、以赛促研”的理念,于2025年3月—4月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向阳杯”青年教师赛课(2024-2025学年度下期)暨分组集体教研展示活动。本次大赛积极探索“五育”融合新路径,借助AI赋能,各教研组聚焦典型教学内容,精心打磨样本课例。青年教师全力以赴,虚心求教,反复研磨,积极运用AI技术打造出一系列精彩的“一课多育”课例,生动展现了“五育”融合理念引领下培智学校课程改革的累累硕果。
生活语文组
生活语文
《学洗碗》一课分为四课时,分别由柏新秋、吴星宇、杨鑫凤、龚思四位老师执教。


柏新秋老师执教第一课时,通过读课文、标自然段、勾词语、圈生字四个步骤,系统教授学生预习课文的方法,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扫清字词障碍,从而有效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吴星宇老师执教第二课时,将德育、智育、劳动教育等多维度教学目标融合,利用AI技术巧妙地串联整个课堂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爱劳动的意识。
杨鑫凤老师执教第三课时,以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兴趣,采用学生图片、动画音效等吸引学生参与课堂,识字识句教学扎实有效,朗读指导分层推进,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引导探究,AI人物的巧妙融合让语文学习更加生动有趣。龚思老师执教第四课时,以学习任务清单的形式,将学习活动划分为三项任务,学生根据任务对本课的知识点进行综合性学习。本堂课不仅是字词的简单复习,更是对生活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
绘本教学
《我要做我自己》分为三课时,分别由邓杭、陈凌霄、张小音三位老师执教。

邓杭老师执教第一课时,巧妙融合AI技术与“五育”理念,通过动画视频、互动PPT等数字化手段生动呈现小狗模仿小鸟、大熊的情节,激发学生兴趣。教学中引导学生先读图、再读文,采用“观察-体验-表达”三段式教学策略,注重体现学生主体性,培养观察与表达能力。
陈凌霄老师执教第二课时,通过讲述、互动提问、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观察绘本画面细节、理解故事内容,激发想象力与阅读兴趣。同时,结合读、演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审美感知与创造力,让学习充满趣味与活力。
张小音老师执教第三课时,以AI生成动态绘本画面为引,搭配森林场景道具,结合角色扮演、视频观看等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助力其理解故事。课堂中,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挖掘自身优点制作“自信树”,实现德育与智育融合,培育认知能力,助力学生悦纳自我、塑造健全人格。
康复课程
岑玉兰老师执教的感统训练《寻宝之旅》,以寻宝为主线,创设花样接球、送球回家等趣味情境,通过游戏提升学生手眼协调与物体移动预判能力。采用结构化视觉提示与代币奖励机制,学生集齐3颗星星可兑换钥匙开宝箱,最后以“摸一摸”活动增强触觉感知能力。
生活数学组
生活数学
《2减几》分为三课时,分别由曾艳、闻黎敏、洪朝辉三位老师执教。

9
曾艳老师执教第一课时,以“春游”为主线串联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利用AI技术生成智能体,将数学知识与教学情境深度融合。通过希沃操作、实物分一分等多感官体验,让学生在帮贝贝和天天分气球、苹果等活动中直观理解“2 的组成”。
闻黎敏老师执教第二课时,以“春游分食物”为情境,融合AI智能体“天天”互动,通过动画与实物操作将“2减几”融入生活。教学分层设定目标,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训练;渗透“五育”,培养合作与节约意识;借助分苹果等多感官活动,促进学生从具象思维向符号表达转变。
洪朝辉老师执教第三课时,围绕游乐园游戏、水果摊买卖、小超市实战展开教学。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直观理解“2减几”,实现数学与生活联结。教学活动层次清晰,兼顾学生差异,以寓教于乐的方式高效完成教学目标。
《得数是5的加法》分为四课时,分别由朱陈洋、罗曼迪、邓欣怡、侯波四位老师执教。



朱陈洋老师执教第一课时,巧妙融合AI技术,依托童梦教育平台,构建智慧课堂。教师借操作板设分层目标,学生用交互设备自主探究4个组成式,动态操作中实现知识迁移。教师实时反馈把握学情,以趣味互动巩固教学内容,实现 “以学定教”,激活课堂活力。
罗曼迪老师执教第二课时,以参观动物园为主线,引入AI智能体“天天”与学生实时互动。在引导学生完成购买纪念品玩偶活动中,结合购物情境列算式,并通过手口点数、摆拼小圆点等操作,将抽象算式转化为直观体验,确保各层次学生参与课堂。
邓欣怡老师执教第三课时,以生动情境贯穿教学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课堂上,学生借助操作板自主探究“3+2=5”的加法算式,在动手实践中锻炼独立思考能力。
侯波老师执教第四课时,以“外出就餐”场景贯穿整个课堂,通过包子数量、橙汁数量的计算实例,培养学生“数感”“量感”,借助“合起来数”“接着数”“想组成式”等多种运算方法,从实物操作到抽象思维递进,让数学学科素养在生活问题解决中自然生长。
信息技术
高枫老师执教的《生活中的计算》,以“赏花大会”情境导入,巧妙融入美育元素。教学中,通过动手操作渗透劳育,借助AR小程序、AI助教及手机投屏等技术,让课堂兼具直观性与趣味性。同时实施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精准设标,满足个体差异,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生活技能组
《安全用电》分为三课时,分别由曾燕、余孟樊、杨永兵三位老师执教。

曾燕老师执教第一课时,创设生活情境,将安全用电知识自然融入烧水流程,确保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课堂上,综合运用图片、视频、实物展示与情境体验等多元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直观学习安全用电知识,助力学生养成安全用电的良好习惯,让安全意识扎根于心。
余孟樊老师执教第二课时,借助实物演示与视频教学,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电水壶使用过程,系统学习其安全使用知识与注意事项。整堂课以电水壶使用活动为主线,通过沉浸式情境体验,强化学生安全用电实践能力,助力学生牢固树立安全意识,逐步养成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
杨永兵老师执教第三课时,通过情景分析和模拟演练,将抽象的安全知识转化为生动的实践技能。课程以电热水壶着火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讨论求助方式,并借助图片、视频、模拟电话等教具强化报警流程训练,层次清晰且贴近生活。
《常见的饮品》分为两课时,分别由吴丽莎、李玥芩两位老师执教。

吴丽莎老师执教第一课时,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生活化场景,使学生在活动中习得知识,既实用又充满趣味。结合视频动画和助教情景演绎,将 “不喝生水”“慢慢喝” 等抽象要求转化为直观认知,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
李玥芩老师执教第二课时,采用分层教学与多感官体验相结合的模式,通过实物观察、现场榨汁等活动,引导学生从颜色、味道、包装辨别果汁。教学中融入德育,在制作鲜榨果汁中培养乐于助人精神,并借故事科普适量饮用知识,兼顾知识学习与习惯养成。
《中暑的应对与预防》分为两课时,分别由王珊、罗丽两位老师执教。

王珊老师执教第一课时,以学生互动为契机,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分层教学、小组竞赛的激励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团体的学习力,积极参与课堂,最终达到提升生活技能的教学目标。
罗丽老师执教第二课时,从预防中暑的原因入手,引导学生思考预防方式,再结合生活实际将预防方式进行分类整理补充,形成清晰明了的预防策略,便于学生识记。课堂巧妙结合“特奥运动会”,既巩固中暑知识,又融入德育元素,借势鼓励学生学习运动员精神,彰显“五育”融合的教学特色。
《使用扶梯》分为两课时,分别由李吉、狄洋两位老师执教。

李吉老师执教第一课时,以“贝贝在商场寻找并乘坐扶梯去二楼超市”的困境为线索展开教学。通过展示扶梯实物图与运行标识,引导学生理解标识内涵;借助扶梯运行视频,向学生细致讲解并示范乘坐扶梯的第一个步骤——确认运行方向,正向乘坐,帮助学生掌握关键要点。
狄洋老师执教第二课时,以教师讲授和情景体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利用AI技术、多媒体和自制教具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乘坐扶梯的三个步骤,帮助学生真正掌握乘坐扶梯的方法和技能,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安全乘坐扶梯。
艺术休闲组
唱游与律动
《小青蛙找家》分为三课时,分别由廖慷、刘育、李红三位老师执教。

廖慷老师执教第一课时,以角色“小蛙”贯穿课堂,用手偶对话的形式推动课堂环节,依次进行了节奏——用节奏荷叶铺路,学唱——指挥小蛙前进,提升——分任务合演的三个大环节,并根据学生课堂反馈动态调整教学策略与评价。
刘育老师执教第二课时,创设小青蛙邀请朋友家中做客的情景,将乐器响板融入教学中,将新旧知识紧密联合,促进学生在情景目标中完成学习任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课堂参与度,并将唱和乐器演奏相融合,提高了学生对本首歌的理解与感悟。
李红老师执教第三课时,这是一节集美育、体育、德育、智育为一体的融合性音乐康复课程:以音乐和演唱唤醒耳朵,用双手挥舞、双脚跳跃模仿青蛙舞动身体,将音乐游戏化作康复密码,训练孩子下肢力量,在音乐活动中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
绘画与手工
《影子的游戏》分为两课时,分别由杨芷郁、孙一丁两位老师执教。

杨芷郁老师执教第一课时,创设“如何成为影子大王”闯关游戏。学生依次挑战说影子、看影子、找影子、画影子四大关卡,在趣味任务中多维度感知影子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重新审视日常现象,从平凡事物中发现别样精彩,激发探索热情。
孙一丁老师执教第二课时,以 “皮影行窃案” 情境导入,引导学生了解皮影。通过观察《清明上河图》探究皮影历史价值,观看示范视频后动手给皮影涂色,完成作品展示与评价。旨在让学生掌握皮影制作,感受民间艺术魅力。
运动与保健组
《“向阳杯”足球赛》分为三课时,分别由姚静、杨希、杨志航三位老师执教。


姚静老师执教第一课时,以“向阳杯”足球赛选拔为情境,通过“足球别跑”游戏激发兴趣,设置三层任务梯度兼顾不同水平学生,融入球性练习、夹球走、障碍踢球等环节,结合星星奖励机制调动积极性,最后以足球放松操收尾,培养学生足球技能与团队竞争意识。
杨希老师执教第二课时,通过将 bb 哨粘贴于学生脚内侧,以颜色标记辅助定位,引导学生精准认知脚内侧部位。随后组织分组练习,借助垫子固定足球、门框模拟射门,强化动作要领。最后以 “过山洞” 趣味游戏巩固所学,助力学生掌握脚内侧踢球技巧。
杨志航老师执教第三课时,将“向阳杯”足球比赛内容拆解为分步练习,让学生清晰掌握比赛规则与内容。教学中,配以《加油鸭》激昂音乐,引导学生从三个方向助跑射门,掌握关键技术动作。
《冒险湾救援行动》分为两课时,分别由王川江、肖代坤两位老师执教。

王川江老师执教第一课时,以《汪汪队立大功》为背景创设救援情境。借“追捕韩丁那”游戏热身激趣,围绕30米跑技能教学,用爪印贴纸、岩浆分道线辅助学生识别跑道,以警报器、晶石抢夺等环节强化起跑与减速要点,帮助学生循序掌握技能。
肖代坤老师执教第二课时,沿用“汪汪队立大功”动画情景,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练习兴趣,练习环节设置循序渐进,每一个环节紧密相扣,教师在旁进行详细示范和动作指导。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当中,获得属于自己的运动技能。
赛课结果
赛课结束后,由学校教学行政、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评审团队,对参赛课例进行了严谨、公正的评定,结果如下:

春风化雨润桃李,以赛促教共成长。经过两个月的激烈角逐,成都市温江区特殊教育学校第三届“向阳杯”青年教师赛课(2024-2025学年度下期)暨分组集体教研展示活动圆满落下帷幕。本次大赛充分彰显了AI技术在特殊教育课堂中的独特魅力,青年教师借助AI工具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高效达成目标。同时,大赛也体现了学校在“五育”融合教育理念指导下课程改革的显著成效。我校全体教师将以此项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五育”融合课程建设,深入推进AI与特殊教育深度融合,切实为区域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新力量!